老子

道德经问答(51)怎样学会心平气和,有话好好说?

董延喜:大概没有谁愿意 一张口便遭遇唇枪舌剑,人人都希望别人说话能够温柔点,那么我们何不从自身开始,有话好好说呢?动不动就口出恶言是一种心灵亚健康的表现。亚心为恶,恶语伤人即为亚心状态。欲成大德,先修口德。心灵的亚健康久不医治,必然导致身体的亚健康!人有了正思

道德经 亚健康 道学 老子 明道 2025-06-12 09:19  12

道德经问答(50)老子因甚教我们用美言不用恶语?

自古道,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。如今不知道是怎么了,人人一脑门官司,人人一肚子火气,说话跟吃了枪药似的,又冲又硬又横,一句话能把人噎个跟头。只要你张口说话,就得随时随地准备遭遇唇枪舌剑。有位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:有一天,他从外地出差回来,在车站附近

面条 道德经 道学 老子 肉丝面 2025-06-11 09:37  12

道德经问答(49)老子故乡人为什么爱说“中”?

董延喜:老子是中原人,中原人爱说“中”,这个“中”就是正好、合度、恰如其分。人守住了中,也就守住了根本,守住了良知,就能达到处虚无而生万有,心守中而天地正的境界。我们读老子不能太过执着于文字,比如这个“行不言之教”,“不言”不是不说话,而是不执着于任何主观言行

道德经 道学 老子 五千言 故乡人 2025-06-10 08:30  10

老子:智慧的源泉与道家思想的奠基人

在中国哲学史上,老子无疑是一个璀璨的名字。他不仅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,也是古代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。作为《道德经》的作者,老子的智慧和哲学思想影响了无数后世的思想家、政治家和普通人。今天,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老子的生平、思想以及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。

道德经 老子 尹喜 哲学思想 奠基人 2025-06-09 13:43  10

5号芒种勤耕种…

诗经口传心相印,编唱对话说情词。话里有话说不完,情到深处自然明。农民种田天天忙,地里杂物生长快。勤除杂草禾苗旺,秋后收获丰产高。自家男夫出远门,一人在家守田忙。念佛祈祷保平安,来年庄稼堆满仓。先祖知先风雨顺,四季勤劳耕播种。祭祀祖先清明节,佛祖保佑在民间。做人

心相印 芒种 老子 出远门 坐禅 2025-06-09 09:36  9

道德经问答(48)老子“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”什么意思?

董延喜:老子说:“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”,这里的“数”,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特有概念,是古圣先贤总结出的一种符合自然运化机理的数论模式。世间万有皆有其数,太极之数为一,阴阳之数为二,其次五行、八卦、十天干、十二地支、六十甲子等都是数。古人常说定数、变数、命数,在数难

道德经 道学 老子 心神 十天干 2025-06-09 06:59  12

现代诗人没地位,是因为中国近代缺少有影响力的哲学家

诗歌必须表达玄学,哲学等高端思想吗?当然不一定,每一代诗人都是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,但这并不妨碍,后辈读者或批评家把它们解读成是某种玄学或哲学思想。比如,古诗词中有关和谐优美的景物描写,都被归入了老子的“天人合一”,还美其名曰“意境”,而有关励志的作

玄学 哲学家 老子 儒家 现代诗人 2025-06-08 18:46  12

道德经问答(47)老子因何把天地比喻成风箱?

董延喜:为了进一步说明天理公平,圣人无心,天地万物的生灭变化非天地有心而为,而是乘虚而来,还虚而去,老子把天地比喻成一个橐籥。老子说:“天地之间,其犹橐龠乎?虚而不屈,动而愈出。”橐籥是一种古代鼓吹通气工具,俗称风箱。橐,是外面的箱子;籥,是里面的送风管。风箱

道德经 道学 老子 因何 风箱 2025-06-08 09:05  15

道德经问答(46)“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”怎解?

董延喜:老子说:“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”,老子是说圣人也效法天地之道,把百姓都视同祭坛上的祭品一样,没有高下贵贱之分,而是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。真正有道的圣人,也应该心如天地,自然无为,不要存心用世,不必标榜仁爱,更不能假借仁义之名而残杀天下。老子的这种哲学,

公开课 道德经 道学 老子 圣人 2025-06-07 07:57  11

老子:道家哲学的奠基人,其思想如何影响了世界?

在中国古代哲学的浩瀚星空中,老子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,闪耀着智慧的光芒。他不仅是道家哲学的奠基人,也是影响了整个东亚文化圈的重要思想家。老子的思想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,更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。本文将深入探讨老子的生平、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

道家 道德经 哲学 老子 奠基人 2025-05-16 11:20  12

再看中国文化历史上几个代表性人物的价值意义

孔子、老子、惠能、王阳明之所以被尊为圣人,在于他们以思想为火炬,在不同时代刺破人类的精神迷雾,各自构建了影响千年的文明坐标系。这些思想巨匠并非偶然诞生于历史长河之中,而是在特定的时代困境与文明需求下应运而生。他们以深邃的洞察力、卓越的智慧和非凡的勇气,回应时代

中国文化 佛学 王阳明 孔子 老子 2025-06-06 20:01  11